大理風花雪月 (大理公館實拍圖) 唐初,在大理洱海地區,同時出現了六個較大的部落,史稱“六詔” 。公元737年南詔在唐王朝的支持下統一六詔,建立南詔國地方政權,臣屬于大唐。宋代,段氏建立大理國,臣屬于宋。元初大理設立上萬戶府和下萬戶府,相當于今地州一級機構。 這里曾是云南政治、經濟、文化中心,既有高大的城墻,雄偉的城樓,也有狹陋的街道,嘈雜的店鋪。山水是人類美妙的伴侶,蒼山洱海珠聯璧合,奇妙之極天下少有。在偉大祖國遼闊的大地上,國務院公布了44個風景名勝區,其中有大理。風花雪月、四時有奇葩、百里飄幽香,這里是旅游觀光、尋幽訪勝、科學考察、休閑度假乃至終身宜居的仙境。 風花雪月是大理的名片、品牌。講好這個故事,擦亮這個是宜早不宜遲的大事,及時縫上一針可免將來縫個九針、十針。 宋邵雍《伊川擊壤集序》有這樣一段話,“雖死生榮辱、轉戰于前,曾未入于胸中,則何異四時風花雪月一過乎眼也?”這里風花雪月指的是四季的自然景色?!段骱言挕す律诫[跡》 :“惟以風花雪月,領湖上之四時?!碑斎灰院蟆端疂G傳》 《儒林外史》《喻世明言》中常用“風花雪月” ,但含義指華麗的詩文言談和男女歡愛的風流韻事。而大理以風、花、雪、月來形容美景,真不是借來的,抄來的、引來的,更不是舶來品,而是在大理本土相傳了千年的謎語詩。蟲入鳳窩不見鳥,答是風;七人頭上長青草,答是花;細雨下在橫山上,答是雪;半個朋友不見了,答是月。 相傳了400年的一首民謠是這么說的“身披下關風,腳踏蒼山雪,早看上關花,晚觀洱海月?!毕玛P風猛如虎,上關花十里香,蒼山雪四季瑩,洱海月每夜明,這是近期民謠。作家曹靖華上世紀60年代初,對大理風花雪月四景,賦留詩一首,對仗工整,其中點出“下關風、上關花,下關風吹上關花;蒼山雪、洱海月,洱海月照蒼山雪” 。 我上學在北京、上海,工作在拉薩、昆明,過早地脫離了泥土中摸爬,花草中打滾,河水中洗浴的大自然滋養。人是自然的產兒,但總想改造自然,入世深似,離自然遠似。無法收斂的城市現代鋒芒,已經變得所有城市都像多胞胎,彼此間竟然如此地相像。大自然創造的人間仙境,風花雪月引出的動人故事,祖輩留下的名勝古跡,使大理成為綠色城市、自然城市、文化城市,但不是完美無缺。由于工作關系和對大理的眷戀,我15年去了大理30多趟,給我留下的不滅印象是下關的風樂,上關的花語,蒼山的雪景,洱海的月色。 風是什么 有人說是上帝的呼吸,有人說是魔鬼的詛咒,還有人說是人間的幽靈。風既有暴風、狂風、寒風,也有清風、暖風、晚風,春夏秋冬的四時風,東西南北的四向風。風是自然現象,是大自然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,它給人類帶來災害,卻把人錘煉得更加堅強;它給人類帶來愉悅,卻把人培養成悠閑自在。 我在西藏遇到過狂風,突起的大風,呼嘯著、吼叫著,彌漫高天,以排山倒海之勢襲來,橫掃原野。羊群被風從山坡上卷著跑,大樹被風連根拔起,地上的沙石、牛糞被風挾著吹向天空。尖銳的風可以調轉,可以旋轉,把大街小巷打掃得干干凈凈,還扯著人的衣襟,摘去人的頭巾,沙子射向眼睛。 要說大理下關的風,那可叫風樂。我次到下關,打開車窗,撲進來的是溫暖、清新、柔和、微帶芳香的風。晚上住進海灣酒店,從門縫窗隙吹進來的風,呼呼作響,開始覺得似春風絮語,雪風夜曲,后來覺得這風似乎有樂感。像似笛聲、琴聲、又像是鼓號聲、搖滾聲。這些風聲像流行音樂,而不是古典音樂,不知不覺人進入夢鄉。 走在下關的大街上,風始終伴隨著你,寸步不離,風把自然生長的、人工種植的各種樹,吹動著、摔打著、搖晃著,樹葉任隨撩撥,樹枝任隨彎腰,甚至花草任隨俯仰。這時我才感覺到,只有風才能使植物吹奏起音樂,不同的樹木發出不同的聲音,楊樹的尖嘯聲,柳樹的低吟聲,榕樹的怒號聲,聲聲發出美妙的旋律,是男人心中燒出火來,是女人眼中帶出淚來。 下關的風里還帶出一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和路邊花圃的清芳。下關的風四季不斷,神鬼莫測,古代民間產生了很多神奇的有關風的傳說故事。有一個故事說,位于下關的斜陽峰住著一只白狐貍,她愛上了下關的一位白面書生,美女和書生相愛相戀。住在洱海主宰婚姻的法師不許他們結婚,硬把書生帶去洱海,投入江中。美麗的狐女為營救書生,去南海觀音山借來裝在大罐里的風,回到下關,把罐子打開,對著茫茫的洱海吹,想把大海吹干救出自己心愛的人。以科學解釋,蒼山十九峰太高,擋住了東西兩面的空氣對流,而靠近下關斜陽峰下的山谷中,一條江水波濤洶涌,穿峽而出,直奔下游的瀾滄江,這又深又窄的峽谷是下關的空氣對流出口,因此風揚天揭地,正對著大理平川的下關。 大自然決定,下關的風為東西向,自古下關的房為坐北朝南,才說下關的風不進屋。據說古時候,住在這里的人們在屋頂上安上風向標來測定風向,為人們揭示了南北方向的概念。當今下關農田少了,樹木少,高樓多了,汽車多,房子間的距離近了,細密的道路狹窄了,人們辨別風向的能力也減弱了。不過還好,畢竟大理人看慣了海景、山形、云影,他們超生命地熱愛大自然,他們樸素的崇敬自然的感情,決不會使大理在發展中墮落、科學中愚昧。最近我去大理,春風拂面,令人心曠神怡。 (大理公館碧洱蓮臺實拍圖) 下關的風在縱立的高樓上空不動聲色浩浩蕩蕩地行軍,大地上能聽到一股微微的鳴聲。下關的風也在那些狹窄的街道,寬暢的馬路間穿行,將那些紙屑落葉吹得飛舞。在大理公館一位老人告訴我,諳熟風向的大理人,永遠喜歡風,動物是順著風向活動,人不能逆著風向而行,只要人不凌駕于自然之上,而風決不會停息。 (大理公館蝴蝶之夢廣場實拍圖)
丹增筆下的大理風花雪月(一)
分類:公司新聞 發布時間:2021-02-03 5324次瀏覽